新闻发布:我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暨振兴国医行动开展情况介绍

2018-11-09 作者:道生 来源:道生医疗

转自青岛卫生计生

2016年,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与即墨政府签订《“健康中国”建设即墨试点规划与评价研究》五年合作协议——即墨成为全国首个“健康中国”战略县区级示范点。“即墨中医云服务平台” 由即墨区卫计局引导组织建设,由道生医疗提供以"智能四诊仪"为核心的系列产品与技术支持,为 “健康即墨•健康家”建设注入“新时代中医药力量”,打造全国领先的“中医药服务+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基地”,服务基层群众!

记者从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青岛市积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市中医药管理局专职副局长赵国磊就我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暨振兴国医行动的有关最新情况作了介绍。  

青岛新闻发布会.jpg


  一、夯实基础,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医药综合改革经验


  一是加强对试验区建设工作的督导考核。将“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市委对区市政府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成效考核指标。为加强公立医院中医药内涵建设,在国内率先将“中医药资源配置情况”纳入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为提升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在国内率先将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纳入区、市党委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考核。


  二是开展中医优势病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国内率先将16个门诊中医优势病种(非大病)纳入医保统筹支付范围并按日间病房管理,并提高了限额结算标准,为3231例病人节约费用853万元,我市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联系点城市。制定了《青岛市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7个住院中医优势病种以病种为计价单位进行定额结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此专门来青实地调研,召开了专题研讨会,提炼出“青岛经验”。


  三是实施中医药“标准化”。在全国率先试行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评定制度,将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分为三等九级,实施中医医疗质量量化分级动态管理,先后对24所中医医院和21所综合(专科)医院进行了中医医疗质量的量化分级,为群众“看中医”提供遵循。推进中药材(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开展了3000亩黄芩、29000亩崂山茶、18000亩海青茶的大规模规范化种植,正着手制定海马行业标准。成立了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药学分中心,开展了中药饮片的飞行检查,对222家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和镇卫生院中药饮片采购验收进行了专项清查。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三甲中医医院增加到4家,全国综合(专科)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达到6家。


  四是推进中医药产业化。出台了《关于推进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高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对中医药康养旅游等新业态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开展了中医药特色小镇(街区)建设项目,遴选了11个中医药特色小镇(街区),建立了5个中医药旅游基地、4条中医旅游线(点)。加大中医药旅游产品研发力度,指导我市有关单位合作研发了海马宝、海马片等产品。引导疗养机构提供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疗养服务;鼓励建立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支持养老机构开设中医医疗机构;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横向联合。已建成6家中医医养结合型医院,包括三种模式:中医院在老年公寓内开设老年病房、医院内设立老年护理院、医院养老院两院一体。同时我市还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中纳入了3项中医药服务内容,通过家庭医生团队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中医药服务。


  五是探索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军民融合模式。发挥岛城“海军城”、“拥军模范城”、军队驻青医院、疗养院较多的特色,促进中医药军民融合式发展,将驻青军队医疗机构纳入中医药发展规划,在中医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成果评荐等方面一视同仁,组织军地定期协商合力推进中医药发展事宜,将青岛市中医药学会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等落户军队驻青医疗机构,在军队驻青医疗机构中打造了1个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2个全国“治未病”中心、1个高端养老中心、1个居国内先进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康复中心,打造了融健康养生知识普及、养生保健体验、健康娱乐、药膳食疗于一体的“中华养生文化园”,受到广大官兵和市民的欢迎。举办了全军中医针灸诊疗适宜技术培训班,12国军医来青学习,向国际传播中医声音,讲述青岛中医故事。


  二、乘势而上,启动实施中医药综合改革振兴国医行动计划


  以引进高端中医药资源、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建立10大中医药特色中心为目标,全面启动实施中医药综合改革再深化行动、“卓越中医”行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社会办中医试点行动、“中医药+”行动、中医医疗质量与服务双提升行动、中医药健康文化“双创”行动等系列行动计划。


  一是开展“卓越中医”行动,夯实中医药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推进实施中医药“十百千万”工程,举办了第二届“国医大师”论坛,建立了全国知名中医药专家门诊-杏林苑,柔性引进建立了包括10个国医大师工作室在内的80个知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遴选了160名中医药中青年技术骨干师从学习,中医药临床诊疗能力明显提升。青岛经济职业学校开设了中药专业,青岛第二卫生学校建设了中医适宜技术教学“o2o”平台,培养了大量中医药职业技能型人才。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下辖的青岛中医研究院项目已经完成前期装修筹备,即将投入使用。


  二是开展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加强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推行特聘中医专家存案制度,即外地中医专家经存案后可在我市医疗机构服务,扩增了中医药人力资源总量。出台了《青岛市促进社会办中医试点工作方案》,入选国家社会办中医试点城市,社会办中医医院开业28家,备案制中医诊所53家,释放了社会办中医的活力。创新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举办了三伏养生节、膏方节,在国内率先发布10项家庭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发了“e家中医”手机APP,推动中医生活化、生活中医化。胶州市政府成立了“胶州市中医医院筹备组”,推进胶州市中医医院恢复重建步伐;实施国医馆建设项目,累计建成“走进中医的门、望见中医的人、闻见中医的味、感知中医的氛围的”国医馆133个;全市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4个、高龄夫妇孕育调养门诊16个、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152个,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91.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91.6%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所有镇(街)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居民中医药获得感明显增强。


  三是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双创”行动,提升居民中医药获得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全域调查,我市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达20.90%,远远高于全国的12.85%。我市老中医刘景曾手绘《全图神农本草经》英法文版全球发行,在《中国中医药报》开辟“图说本草之《本草纲目》”专栏,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已经刊载34期,引发国内外巨大反响。开展了中医处方手迹遴选征集活动,荟萃了全市中医药系统近百副精品佳作,为岛城奉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处方之美的艺术大观和视觉盛宴。投(融)资2000余万元建立了中医婚育博物馆等12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李沧区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等3个中医药文化公园。开展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战略,深化了与荷兰、波兰、俄罗斯的中医药合作,以上合峰会在青岛召开为契机成立了山东省首家院校合作国际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已分3批陆续接待上合组织国家留学生43人。


  四是开展“中医药+”行动。实施“中医药+海洋”战略,突出青岛海洋科技馆海洋生物特色,精选了海参、牡蛎等动物类中药活体生物参展,成立了青岛海洋科普联盟,在全国首创的“科普资源电视免费点播”模式中下设“海洋药物”科普平台,构建海洋中医药资源开放共享的新载体。实施“中医药+基因”,依托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技术平台,开展中医养生保健与基因检测相结合的诊断和科研活动;实施“中医药+畜牧”,指导农牧科技企业利用中药替代抗生素饲养“生态猪”,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升级传统产业。开展“中医药+互联网”建设项目,助推中医智能医共体建设,“医共体”建设以“即墨中医云服务平台”为核心,包括即墨中医云数据管理系统、专科专病中医远程服务网络、名老中医智慧传承平台、中医智能辅助开方平台、基层中医辅助辨证决策平台、经络辅助诊疗平台、基本公卫中医药服务平台、家医签约中医药服务平台,将形成中医药健康服务大数据,成为全国领先的“中医药服务+互联网+人工智能示范基地”,使群众看中医更省时、更省力、更省心。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在“改”字上下功夫,加快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细化对中医药的倾斜政策,形成差别化的中医药政策保障机制。在综合(专科)医院试点中医药适宜技术全科化,扩大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评定范围。建立三级中医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医共体,加强对基层的辐射带动。


  二是在“引”字上下功夫,深化中医药供给改革。大力引进中医药高端人才、学科及团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实施“名医传承计划”,启动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研究生院建设。乘上合青岛峰会胜利召开东风,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建立青岛中医药国际中心。吸引优质社会资源进入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培养引进品牌化、连锁化服务机构,推出中医药健康服务连锁(联盟)品牌机构。


  三是在“防”字上下功夫,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树立“大中医”、“大健康”理念,扩大中医药服务范围,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更加多元和更高质量的需求,实施治未病中心与养生馆建设项目,促进社会性养生保健机构健康发展。推广中医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是在“强”字上下功夫,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一科一策”、“一人一策”工作法,引导组建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中医康复示范基地,打造中医药学科高地;建设中西医协同创新研究平台,组建中医疑难病诊疗中心,早日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战略目标。


  谢谢大家!

客服在线咨询

400-088-1900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联系客服

热门文章

  1. 中医诊断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四篇文章

    中医诊断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四篇文章

    2023年北京市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2年的工作,全面部署了2023年北京市中医药重点工作。要求以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目标,以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为出发点,以回归、扭转、解决问题、拓展四篇文章为路径。

  2. 中医诊断引领国际针灸学科的学术发展

    中医诊断引领国际针灸学科的学术发展

    针灸目前面临着国外产业化和去中国化的严峻挑战,近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提出,从针灸学科的国际发展和话语权来说,需要积极实施“以我为主”的大科学计划,引领国际针灸学科的学术发展。

  3. 中医诊断设备带您了解走出疫情大流行的标志是什么?

    中医诊断设备带您了解走出疫情大流行的标志是什么?

    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中国取得了疫情防治的重大决定性胜利。



  4. 中医诊断中医理疗行业的行业分析现状

    中医诊断中医理疗行业的行业分析现状

    中医理疗是利用人工或自然物理因素对人体产生有利反应,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因素通过局部直接作用和对神经和体液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调节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等。以下是中医理疗行业的分析。

  5. 中医诊断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应该具备三种能力

    中医诊断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应该具备三种能力

    面对当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医文化的发展应该具备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因此,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应该具备三种能力:解释、对话和服务。中医文化需要三种能力来连接多元文化。



  6. 中医诊断设备中药生态农业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医诊断设备中药生态农业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

    自古以来,植物中草药主要是野生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临床和医疗保健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大量的中草药逐渐从野生向栽培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