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88-1900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联系客服2017-08-01 作者:道生 来源:道生医疗
近日,ICTAM-第九届亚洲传统医学国际大会在德国基尔大学召开,此次大会旨在分享传统医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凝聚发展共识,促进传统医药领域全球化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科学术带头人梁嵘教授应邀出席此次大会并作主题演讲《从中医舌诊的历史走向未来》, 赢得与会各国专家学者关注。梁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舌诊、脉诊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等。近年来主要探讨数字舌诊的应用方法学和诊断标准,并把数字舌诊运用于健康情报管理学。
此次大会还为梁教授特设“中医舌诊”工作坊,向世界各国专家展示中医舌诊现代化临床科研成果—(道生)便携式手持舌象仪及智能舌象分析系统,梁教授与各国专家深入探讨了基于现代科技的中医舌诊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发展前景与应用价值。
中医舌诊从建立至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在疾病诊断与疗效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梁嵘教授指出,舌诊不仅用于临床诊疗,也被用于健康管理,比如在建立健康档案时,把采集舌图像作为中医健康档案的内容,并把舌诊作为评估健康状态的依据;在健康管理中,把舌诊与中医体质问卷结合起来,进行体质辨识。这样,可以对体质偏颇者进行规范化的健康管理。
当下,随着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中医药正在加快走向世界,迎来国际化的历史机遇。在医学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下,走向未来的中医舌诊,应当也必将在健康维护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让这门古老的中医诊法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健康贡献“中国力量”。
2023年北京市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2年的工作,全面部署了2023年北京市中医药重点工作。要求以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目标,以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为出发点,以回归、扭转、解决问题、拓展四篇文章为路径。
针灸目前面临着国外产业化和去中国化的严峻挑战,近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提出,从针灸学科的国际发展和话语权来说,需要积极实施“以我为主”的大科学计划,引领国际针灸学科的学术发展。
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中国取得了疫情防治的重大决定性胜利。
中医理疗是利用人工或自然物理因素对人体产生有利反应,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因素通过局部直接作用和对神经和体液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调节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等。以下是中医理疗行业的分析。
面对当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医文化的发展应该具备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因此,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应该具备三种能力:解释、对话和服务。中医文化需要三种能力来连接多元文化。
自古以来,植物中草药主要是野生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临床和医疗保健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大量的中草药逐渐从野生向栽培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