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引领国际针灸学科的学术发展

2023-03-07 作者:道生 来源:道生医疗

针灸目前面临着国外产业化和去中国化的严峻挑战,近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提出,从针灸学科的国际发展和话语权来说,需要积极实施“以我为主”的大科学计划,引领国际针灸学科的学术发展。


19-大.jpg


针灸是我国在国际上能够主导发展方向并取得突破的原创性学科,其所蕴含的生命科学规律正在被逐渐认识,但目前,基于现代科学基础上的西方针灸学派挑战传统针灸理论,出现从理论上“去中国”化现象,以科学针灸和医学针灸为名对传统针灸提出了各种挑战。

 

2015年开始,中国已开始实施针灸研究大科学计划,并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未来,针对针灸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建议开展针灸临床研究,建立符合针灸临床特点的研究范式和评价方法。

 

针灸临床治疗具有动态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梳理针灸治疗的优势,根据针灸的临床特点和针灸方案的成熟度,选择合适的研究和设计方法,产生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同时,建立针灸临床证据体系评价方法,梳理分析现有证据,建立证据体系,利用证据编制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为医生的临床决策服务。同时,形成针灸临床研究设计、结果报告和评价规范。

 

二是注重针灸的基本科学问题,系统的研究穴位对身体的调节规律。可以看出穴位对身体调节的影响规律是针灸学科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穴位功能具有多维、多层次的特点,可借助脉象仪中医诊断设备研究穴位局部、靶器官和全身整体的调节效果,开展穴位对身体功能调节规律的研究,系统“解码穴位”。

 

根据以往对穴位在健康时处于休眠状态和病理变化时牵涉性激活引起的敏化状态的理解,结合刺灸法、呼吸和身体功能状态进行了研究。

 

从体表三个系统来看:皮肤固有的皮、脑轴系统构成了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网络调节;体表有激活和抑制疼痛的“闸门”;探索针灸穴位的局部、靶器官和全身效应,系统阐明针灸治疗的科学机制和针灸理论的科学内涵。


客服在线咨询

400-088-1900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联系客服

热门文章

  1. 中医诊断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四篇文章

    中医诊断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四篇文章

    2023年北京市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2年的工作,全面部署了2023年北京市中医药重点工作。要求以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目标,以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为出发点,以回归、扭转、解决问题、拓展四篇文章为路径。

  2. 中医诊断设备带您了解走出疫情大流行的标志是什么?

    中医诊断设备带您了解走出疫情大流行的标志是什么?

    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中国取得了疫情防治的重大决定性胜利。



  3. 中医诊断中医理疗行业的行业分析现状

    中医诊断中医理疗行业的行业分析现状

    中医理疗是利用人工或自然物理因素对人体产生有利反应,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因素通过局部直接作用和对神经和体液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调节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等。以下是中医理疗行业的分析。

  4. 中医诊断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应该具备三种能力

    中医诊断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应该具备三种能力

    面对当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医文化的发展应该具备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因此,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应该具备三种能力:解释、对话和服务。中医文化需要三种能力来连接多元文化。



  5. 中医诊断设备中药生态农业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医诊断设备中药生态农业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

    自古以来,植物中草药主要是野生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临床和医疗保健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大量的中草药逐渐从野生向栽培转变。



  6. 借助中医综合诊断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节气养生

    借助中医综合诊断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节气养生

    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白天渐长,气温趋于上升,降水趋于增多。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立春养生工作,可以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