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88-1900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联系客服2023-02-16 作者:道生 来源:道生医疗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建始也,是开始的意思。自秦朝以来,中国一直把立春作为春天的开始,从立春到立夏的这段时间都被称为春天。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天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
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白天渐长,气温趋于上升,降水趋于增多。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立春养生工作,可以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中医养生是中国劳动人民和历代医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反复探索和实践形成的一种具有很强的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也是一门管理学问,是对衣食住行和精神情绪的综合管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自我修养,适当安排饮食、起居和活动,辅以必要的药物,借助中医综合诊断系统时刻观察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实现预防和控制疾病、延缓衰老、获得健康长寿为目的的自我保健。
中医养生的原则包括道法自然、平衡阴阳、精神内守、和调脏腑、通调气血、动静结合等。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饮食而慎起居、坚五脏而通经络、避虚邪而安正气。具体在日常生活中,可借助脉象仪等中医诊断设备观察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生存时间。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文明的标志,也是国民素质的反应。养生不需要花很多钱,也不需要讲究环境和条件,只需要树立关心身体的理念,掌握养生的方法。疾病患者、健康的中老年人甚至强壮的年轻人都应该学习这些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保健过程中去。
说到中医节气养生,养生是预防疾病非常好的方法,节气养生尤为重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用来表达季节物候变迁的特定时令,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中医讲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要和谐,适应自然的变化而调整作息时间,以维护健康。
人体内脏等组织的功能活动会受到节气变化的影响。因此,注重节气养生可以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能有效预防疾病。比如注意春季养生,对中老年人防御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让人们了解和实践与节气相关的节气养生理念,不仅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还有利于提高健康素养,对中医文化的传承也有好的作用。”
2023年北京市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2年的工作,全面部署了2023年北京市中医药重点工作。要求以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目标,以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为出发点,以回归、扭转、解决问题、拓展四篇文章为路径。
针灸目前面临着国外产业化和去中国化的严峻挑战,近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提出,从针灸学科的国际发展和话语权来说,需要积极实施“以我为主”的大科学计划,引领国际针灸学科的学术发展。
中医药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五千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医学科学。它是世界医药之林的瑰宝,为世界贡献了中医药治疗方案和中医药智慧。中医药院校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是中医药教育、人才和科技汇集的重要节点。如何利用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打造中医药人才高地?
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中国取得了疫情防治的重大决定性胜利。
中医理疗是利用人工或自然物理因素对人体产生有利反应,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因素通过局部直接作用和对神经和体液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调节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等。以下是中医理疗行业的分析。
面对当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医文化的发展应该具备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因此,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应该具备三种能力:解释、对话和服务。中医文化需要三种能力来连接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