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88-1900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联系客服2022-09-27 作者:道生 来源:道生医疗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医疗和养老金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传统的养老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医养结合”新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成为解决现代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与传统的养老模式相比,“医养结合”在提供传统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增加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作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的医疗康复服务,全周期、全链条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养老”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大力倡导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西医药互补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中医药”它已成为其创新发展的重点之一,也为相关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其中,中医药与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整合已成为大数据帮助中医养老的突破之一。
将可穿戴设备与中医理论技术相结合,是中医与智能养老一体化发展模式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老年人的基本健康信息和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信息的收集对医生的经验有很高的要求,很多因素影响导致无法做到实时监控,所以使用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上传和共享数据,提供持续客观的数据分析,更及时有效地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从而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疾病预防工作。
在一些中医诊断设备和护理服务中,数字应用为中医药的快速发展插上了翅膀。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冬奥会中医药文化体验馆主任李天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冬奥会展展览项目中,有一些成熟的产品可以推广和应用,如中医四诊仪,可以实现中医望、闻、问、切四种诊断功能。
该产品在早期阶段已经在市场上得到了一些推广和应用。随着中医+科技的概念不断深入市场,其未来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延伸。”
中医智能养老机器人是为老年人提供非药物治疗和护理服务的场景之一。据报道,目前中医智能养老机器人正处于初步研究阶段。
下一步,我们还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通过网上预约、网上咨询等方式,为患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就医渠道,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2023年北京市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2年的工作,全面部署了2023年北京市中医药重点工作。要求以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目标,以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为出发点,以回归、扭转、解决问题、拓展四篇文章为路径。
针灸目前面临着国外产业化和去中国化的严峻挑战,近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提出,从针灸学科的国际发展和话语权来说,需要积极实施“以我为主”的大科学计划,引领国际针灸学科的学术发展。
中医药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五千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医学科学。它是世界医药之林的瑰宝,为世界贡献了中医药治疗方案和中医药智慧。中医药院校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是中医药教育、人才和科技汇集的重要节点。如何利用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打造中医药人才高地?
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中国取得了疫情防治的重大决定性胜利。
中医理疗是利用人工或自然物理因素对人体产生有利反应,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因素通过局部直接作用和对神经和体液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调节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等。以下是中医理疗行业的分析。
面对当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医文化的发展应该具备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因此,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应该具备三种能力:解释、对话和服务。中医文化需要三种能力来连接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