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88-1900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联系客服2022-05-20 作者:道生 来源:道生医疗
在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中,中医四诊仪首次安装在空间站,宇航员健康的护送神舟十二号上天,空间站中的中医四诊仪开始使用。这是中医四诊仪首次安装在空间站。它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收集宇航员的健康信息,然后由地面医疗监督和医疗保险人员进行分析和判断,建立基于中医信息的宇航员健康状况评价方法,守护宇航员的健康。
中药茶,太空养心丸,导引术,中医四诊仪...越来越多的中医元素开始出现在中国航天医学实践中。中国航天员科研培训中心研究员李勇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将中医与航天医学有机结合,对航天员的健康维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太空中也能四诊合参
7月29日,空间站的中医四诊第三次将宇航员的四诊数据从太空传回地面。宇航员支持中心的医监医保人员正忙于分析数据,从中医的角度评估宇航员的健康状况。
失重、辐射、昼夜节律变化、振动噪声、封闭环境……在航天飞行过程中,特殊的航天环境可能会导致航天生理变化或医疗问题,如航天运动疾病、心血管功能障碍、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因此,在飞行过程中对宇航员进行持续的医疗监督和医疗保障尤为重要。
李勇枝说,中医诊断方法源于全息脏象论,是基于人体表征信息和自我感受的综合评价方法,可以评价和预警宇航员的整体功能状态。
将中医四诊仪送到太空,是在轨健康监测评价技术体系的丰富和完善。谈到中医四诊仪的研发,可以追溯到11年前的国际大型试验。
太空中医四诊仪研究起源于2010年由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航天生物医学研究所组织的火星-500(MARS500)国际大型试验。当时,作为中国三大中标项目之一,中医四诊仪项目参加了火星与地球520天的往返模拟试验,收集了火星-500志愿者的四诊数据。
在520天内,收集了37次四诊数据,基于中医信息的健康评价结果与其他健康监测数据反映的健康状况基本一致,表明中医四诊可以客观地反映志愿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李勇枝回忆说,试验结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为中医四诊仪器安装空间站的后续推广奠定了基础。但将中医四诊仪送到太空,并非简单的搬运工作,必须克服一系列技术问题。
研发团队面临的第一个困难是如何在太空失重、辐射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下保持数据采集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我们的工程师通过技术研究和反复调试解决了这个问题。空间站中的四个中医诊断仪可以准确识别舌头、表面图像,捕捉微妙的脉冲图像变化,准确、有效地收集和稳定地传输数据。李勇枝说。
但对李勇枝来说,最棘手的问题是缺乏数据标准。天地差异大,空间环境复杂很复杂。我们不能复制地面上通常的诊断数据标准。为此,李勇枝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科学设计了舌诊断、面诊断和脉诊参数的测量值,最终形成了太空中医诊断的客观标准,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
这是一项从零开始的工作。李勇枝团队从海底实验室、潜艇、极地研究小组和模拟空间实验的相关文献开始,分析了大量数据,建立了问卷项目池。
设计问卷,涵盖50多个项目,指向8种中医辨证分型,能客观反映太空航天员的身体状况。中医诊断技术终于可以覆盖航天员在轨飞行的全过程,帮助医监医保人员全面掌握航天员的健康状况。
李勇枝说:该方法整体宏观、无创、易于收集,非常适合航天环境。中医四诊仪将长期安装空间站,我们期待其表现。
解锁航天医学中医绝招
中医作为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常被西方国家视为神秘的东方力量。在过去,当中心领导人参与国际交流时,他们经常被外国同行问及,中国在航天医学领域是否有任何中医‘绝招’?这也让领导人决定建立一个中医团队来探索中医的‘绝招’。李勇枝说。
1996年,刚毕业进入航天员科研培训中心的李勇枝开始探索,运用中医手段保障航天员健康。工作了20多年。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她和同事总结分析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症状和各种生理指标,总结了证候特征、发病机制和发展规律,形成了中医病机假说。
根据病机开出相应的处方药,然后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验证处方药的有效性,最终形成一套中医保护理论,保证载人航天。
在太空环境中,人体适应反应是一个综合性的生理问题,单靶治疗面临挑战。李勇枝说:中医的整体观、动态观、多成分、多靶整合效用,在解决航天医学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从神舟5号的中药茶到神舟6号,神舟7号的中药汤干预,再到神舟9号任务后的太空养心丸。在李勇枝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中医在保障航天员心肺功能、改善太空运动病、立位耐力差、在轨评估预警整体功能状态等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目前,李勇枝团队建立了基于天人合一的航天整体调节理论、基于阴阳自合的航天稳态调控理论、基于防重于治的航天疾病的预防理论、基于心肾为本的提高航天适应力的中医理论。
此外,他们还在探索太极拳、呼吸调节等中医指导在太空中的应用,从身心同治的角度确保宇航员的全面身心健康。
我们希望形成一套具有‘在轨诊断、预防、治疗、康复’特色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为航天中医学科建设奠定基础,是李勇枝的夙愿和奋斗方向。
中医继续守护航天员的健康
李勇枝清楚地记得2005年10月17日的早晨。当她看到神舟6号返回舱的门打开时,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先后以自主出舱的方式离开了返回舱,神采奕奕地站立在世人面前,她内心激动不已。
太好了!中医药有效!
神舟六号的任务涉及多人飞行多天。团队迫切需要解决的医疗问题之一是提高宇航员返回地球后立位耐力差的问题。要求太空飞行的宇航员返回后必须独立、健康的离开舱室。李勇枝回忆说。
时间紧,任务重。考虑到神舟六号航天员的太空飞行时间,提前服用中药可以覆盖整个飞行过程。李勇枝团队决定采取提前干预的策略,从飞行前90天开始辨证调理宇航员,注重强身健本,提高宇航员对特殊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性。
李勇枝还特别邀请了她的博士生导师王绵,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结合特殊的航天环境调节宇航员的身体,以确保他们在最佳的状态下前往太空。
随着太空飞行时间的延长,提前服用中药将不再能够保证整个过程,迫切需要开发能够携带太空的中药。开发适合太空应用的中药新药,带太空!当时中心领导下达了任务。
2006年9月,该中心正式启动了中成药的药物研发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团队,特别邀请王绵志参与,以益气养阴、养肾、促进血液循环为主要治疗理念,科研团队通过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标准、药物稳定性、模拟失重动物疗效实验、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实验、模拟失重人体实验临床验证,全面开展新药研发。2012年,太空滋养药丸成功开发,列入太空航天药箱,并一直使用到现在。
实践证明,太空养心丸可以帮助宇航员调节心血管功能,有效稳定太空中的血压和心率。最大的特点是,它可以使宇航员在飞行前后的心血管指标变化不大。
在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中,外国专家发现中国宇航员的心率在上天前后没有明显变化,曾经怀疑他们的压力有问题。李勇枝笑着说。
更让李勇枝吃惊的是,太空养心丸不仅能在太空中发挥作用,还能在地面上养心。服用太空养心丸后,许多患者的心脏病得到了显著缓解。因此,李勇枝也致力于推动太空养心丸技术的进一步转型。她希望太空养心丸能走出航天城,为公众服务。
李勇枝说:我们发现,中医手段的干预不仅可以对抗位置耐力下降、心血管功能障碍等问题,而且对改善太空运动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在航天医学领域的独特优势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火星-500实验的组织者对我们的中医诊断技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邀请我们做专题讲座。
欧洲航天员中心的医务人员来中国交流经验,高度认可我们的特色航天医疗安全技术,并开始学习汉语和中医。李勇枝说。
2023年北京市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2年的工作,全面部署了2023年北京市中医药重点工作。要求以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目标,以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为出发点,以回归、扭转、解决问题、拓展四篇文章为路径。
针灸目前面临着国外产业化和去中国化的严峻挑战,近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提出,从针灸学科的国际发展和话语权来说,需要积极实施“以我为主”的大科学计划,引领国际针灸学科的学术发展。
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中国取得了疫情防治的重大决定性胜利。
中医理疗是利用人工或自然物理因素对人体产生有利反应,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因素通过局部直接作用和对神经和体液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调节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等。以下是中医理疗行业的分析。
面对当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医文化的发展应该具备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因此,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应该具备三种能力:解释、对话和服务。中医文化需要三种能力来连接多元文化。
自古以来,植物中草药主要是野生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临床和医疗保健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大量的中草药逐渐从野生向栽培转变。